查看原文
其他

分离8个月后,他与妻子在法庭上相见却不能相认!

国家记忆 共产党员 2022-12-26

1997年9月的一天,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收到了一件捐赠物。

虽然只是薄薄的一页纸,却弥足珍贵。它就是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邓中夏亲笔写下的一封家书。

这封家书写于1921年,共有300多字,收信人是邓中夏的母亲。

母亲,好久不写信请安了。因为我读书太忙,就搁起。我来保定,大约父亲已写信回来了。不过我来这里是脱朋友的情面不脱(三回五次请我),所以勉强来当教员几个月。



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 郭必强:邓中夏7岁那年,他的亲生母亲因病去世,父亲后来娶了廖彩德。这封信中的“母亲”是他的继母廖彩德。
1920年,邓中夏在李大钊的推荐下,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。


1925年5月30日,上海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,英国巡捕枪击游行群众,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。


当时,身在广州的邓中夏根据党的指示,与苏兆征、李启汉等同志一起,在广州和香港两地发动并领导了规模巨大的工人罢工,史称省港大罢工。

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,邓中夏和陈延年、苏兆征等领导的省港大罢工坚持了16个月之久,于1926年10月胜利结束。这次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,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。

在这次大罢工中,邓中夏认识了同为罢工委员会负责人李启汉的妹妹李惠馨。两人日久生情,订下了一生的盟约。

1928年5月,为了筹备中共六大,邓中夏远赴莫斯科。8个月之后,李惠馨带着5个月大的儿子来到莫斯科与他团聚。邓中夏给儿子取名Steel Deng,希望孩子像钢铁一样坚强。

这是邓中夏一家在莫斯科的合影,见证着他们短暂的幸福时光。

由于党内的“左”倾错误,邓中夏的处境急转直下。1930年7月,他被迫独自回到国内。不久后,妻子李惠馨回国,改名李英。

1932年11月,邓中夏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:担任中国革命互济会主任兼党团书记。

11月3日,李英在为互济会传递文件时,因为叛徒出卖被捕入狱。为了保护邓中夏,李英不敢与他联系。

邓中夏心急如焚,多次写信和打探,直到1933年4月,才等到了李英从狱中寄来的信。他万分激动,立刻提笔写下了一封回信。


妹妹,你四月二十七的信,我收到了。自从你入狱之后,到现在,整整半年了,我没有接到你半个字,今天得到这封信,你想我是多么喜悦呵!……是否可能每逢一、四、七都可送食物给你?这样:食物虽少,常送总则一月可以送十二回,每次送的东西以哪几样为最合适?我经济虽困难,每月五元是出得起的。



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陈力: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邓中夏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好。妻子不幸身陷囹圄,他希望能每周给妻子送三次食物,而且按照妻子的喜好来准备。


妹妹你既然和朱姐住在一块,是学英文的极好机会,切不可放过。我已把英文津逮和英文字典送来。…… 你要知道:牢狱是极好的研究室呀!每天读书,又可以消却寂寞烦恼。


然而这封信刚寄出不久,邓中夏就被捕了。


1933年7月26日,邓中夏和李英被同时押到了法庭上。分离8个月后,夫妻俩在这样的场合重逢,相见却不能相认。夫妻二人抑制着自己的情绪,坚称不认识对方,法庭只得将他们押回了各自的牢房。

监狱中,邓中夏对战友说:“请你告诉大家,就是把邓中夏的骨头烧成灰,邓中夏还是共产党员。”

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在狱中给党组织写下一封绝笔信。

同志们!我快要到雨花台去了。你们继续努力奋斗吧。最后胜利,终究是属于我们的。



1933年9月21日黎明,邓中夏在雨花台从容就义,年仅39岁。

三年后,邓中夏的妻子李英被党组织营救出狱。法庭一别,终成永诀。失去丈夫的她,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夏明,以此来纪念爱人邓中夏。邓中夏写给她的信,一字一句都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里。

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姜廷玉:家书是一个人最真实思想的表达,我们可以通过家书走进这些共产党人的内心世界,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初心信仰。在这些家书中,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平凡、鲜活、勇敢无畏,他们为了国家、民族的未来,牺牲了自己的生命,他们是伟大的共产党人。


透过这一页页泛黄的家书,邓中夏铁骨铮铮下的梦想与信念、牵挂与柔情,光芒闪耀。骨纵成灰,矢志不渝,英雄留下的故事,是一粒粒火种,是照耀后人砥砺前行的信仰之光!






往期精选  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来源:CCTV国家记忆


责编:姚润萍

编审:陈卫平 陈竞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